走内涵发展之路 推进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
- 信息来源:宁夏完美体育365软件下载_365bet如何提款_365体育官网登录
- 发布时间: 2016年09月30日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特别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乎教育质量,关乎千家万户家长和学生的切身利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根本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纲要》)颁布以来,我区围绕实施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大财政教育投入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措施办法,把逐步建立健全义务教育投入长效机制,推进我区义务教育阶段办学条件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认真落实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政策,实行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制度等内容以政策方式写入文件,为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政策保障。目前,我区已有8个县(市、区)通过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的评估认定,全区国检通过比例为36.4%,较全国平均值24.94%,高11个百分点,在西部处于领先地位。
总体来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入,我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效显着,教育均衡稳步推进。教育发展的主要矛盾已经从教育投入、资源配置等外部的不均衡转向实现中小学从外部扩张转向内涵发展,从数量、条件转向质量与效益,从粗放型转向精细型,从同质发展转向特色发展,从模仿发展转
向创新发展。但是,由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式转变的艰巨性和复杂性,长期积累的一些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也将随之显现,殛待关注和解决。
一、我区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体制成为内涵式发展的“瓶颈”。第一、体制的僵化和禁锢,致使当前开展义务教育工作困难重重,行政指令过多,各种检查、评比不断,学校疲于应付;评价体系单一,不能很好地提升教育质量;人事评优、评先两张皮,限制教师发展;编制划拨跟不上地区、学校需要;教师补充机制、培训机制难以满足订单式需要;制度设计跟不上城市发展进程。第二、教育内部管理的“越位”与“缺位”。所谓“越位”就是管了不该管的事。如:学校的自主招生、教师任用和分工、以及学校内部事务等。所谓“缺位”就是该管的事没管好。如:办学经费的保障,教师业务的指导与培训,教师待遇的提高和生活状况的改善等。
2、内涵式发展过程中存在“马太效应”。目前我区各地区、市县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整体发展,尤其是内涵式发展呈现一种省会城市、地级市、县级市(县)、乡镇、村梯次衰竭的发展趋势。在每一个层级内部的学校也存在着中心、城郊、城乡结合部、偏远地区(山区)这样一个逐级向下的趋势。在金字塔顶端的学校拥有好校长、优秀教师、优质的硬件资源,好的教育优惠政策、充足的资金等一系列优势,底部的学校仅仅只是在硬件上不断地在改善,其他方面还是处在一种先天发育不良,后天难以保障的尴尬境地。而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好的学校更好,弱得学校越弱,地区间、学校间的差距越来越大,这与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宗旨背离。
3、对内涵式发展的认识及探索不够。 目前,我区各市县都出台了如:彩虹工程、名师工程、集团化办学、捆绑式发展等许多有益政策来促进辖区内学校优质发展、内涵式发展,但还是存在,第一、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对义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理性认识不足。以口号代替文化,以教师培训代替教师成长,以学业成绩代替学校成就等问题严重。第二、相关政策的辐射面及带动能力有限,不能惠及所有学校,部分偏远农村学校办学还是靠“单打独斗”。
4、学校内部人才缺乏。内涵式发展,首先是人的发展,在一所学校里,人的发展不仅仅只是学生的发展,也包括校长和教师的成长,但我们目前内涵式发展的过程中却忽视的这些。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校长个人能力的差异化导致学校整体发展的差异化。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但我区大部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校长存在由于压力大、担子重、培训不到位,导致个人能力在任期内难以有效提升,以及本身能力不足等情况,导致管理理念落后,无法适应教育新要求。第二、城市教师潜能发挥不足,农村教师优质新鲜血液补充不到位。现行教育让教师成为了教书机器,教师价值仅仅靠教学成绩来体现,教师本身的潜能难以得到充分发挥,农村地区又面临教师老龄化严重,优质新鲜血液无法及时补充的问题。第三、优质生源流失严重。面对开放办学的新理念,家长和学生追逐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欲加强烈,异地求学,择校等问题导致本地优质生源流失严重。
二、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的建议
随着义务教育资源均衡的逐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入了质量提升的优质均衡阶段,内涵发展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必然选择。为此建议:
1、体现政策指定的公正性。教育政策是指导和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加强政策层面的关注,首先,要强化义务教育公平的价值理念,突显弱势补偿原则,让农村学校及薄弱学校不会输在起点上。其次,在教育政策制定的过程中,让农民群体拥有更多地决策权和话语权,通过政策制定者的多元化,来保障教育政策的包容性。再次,对教育资源的配置,应采取由过去城市偏向的消极差别化政策转向倾斜农村的积极差别化政策,让农村学校拥有更多的资源去夯实内涵式发展的基础,打破“肥肉贴膘”的状况。
2、切实推进教育管理体制转型。第一,改善义务教育投入“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对于贫困县,应当适当增加市、区一级的教育投入,并积极争取国家级资金扶持。第二、加快行政管理体制转型,做到不 “越位”,不“缺位”。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履行统筹规划、政策引导、监督管理、提供服务的职责,综合运用经费使用、规划发展、信息服务、政策指导、执法监督等措施,引导学校内涵式发展;同时,主动搭建平台,为确保学校依法自主办学,促进校际间的联系与协作创造条件。第三、促进教育督导体制转型。教育督导部门要以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为切入点,通过创新督导评估,为学校主动发展和自主发展创造条件,激发每一所学校不断提升办学水平的内动力,努力缩小学校间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差距。第四、创新业务管理模式。在教研方面,下沉重心,深入学校和课堂,特别是薄弱学校和农村学校,帮助学校和教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在科研方面,创新科研形式,降低科研门槛,让最广大教师参与到教育科学研究中来,依靠重大项目和课题,引领教育走内涵式均衡发展之路。
3.充分激发学校内涵式发展的主体自觉。推进我区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必须充分发挥学校主体作用。第一、以激发内在活力为着眼点推进学校特色化,始终坚持特色发展道路。办学主体要增强特色发展意识,挖掘资源优势,打造优势项目,以局部突破带动整体提高,努力形成办学特色,铸就学校品牌。激发中小学校长、教师创新创造的内在活力,建立学校特色发展组织机制、导向机制、评估机制。提升校长领导能力,增强教师的实践能力,促进学校自主变革和发展创新。第二、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促进教学优质化。根据教学质量均衡需要,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转变教学行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聚焦课堂,从教学常规和教学特色两个层面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使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经验固化为新的教学常规,发现、培育、优化教师的教学个性,形成教学特色。第三、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学校要深刻理解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的重大意义,紧密结合办学理念系统,系统构建“教师为本”的管理制度,不断优化管理和运行机制,主动推动学校的依法治校进程。第四、主动增强主体文化自觉。积极转变学校管理方式和教师教学行为,引导教师主动发展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意,从而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
4.加快构建内涵式均衡发展评价体系。推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要充分发挥好教育评价的应有功能。第一、加快优化教育评价机制。针对目前教育评价体系中职能职责和相互关系不够明晰的现状,根据内涵式均衡发展的需要,由教育厅统筹,政府督导室牵头,各部门配合,明确职责,理顺关系,形成合力。第二,构建科学评价体系。要加快构建以“内涵”和“均衡”为重点的内涵式均衡发展评价体系,明确各利益主体的内涵发展目标任务,引导各方尤其是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质量观,增强办学效益,提高办学质量。第三、采取分类评价体系。综合学校生源因素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来科学评定学校的教学质量,为学校的良性竞争搭建合理的平台,以调动不同层次学校的积极性,促进义务教育内涵式均衡发展。第四、切实加大评价力度。内涵式均衡发展评价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工作中应采取延伸评价工作链条的办法,建立“全程式评价”模式,促进我区义务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5、打造合理的校长、教师配置倾斜体系。内涵式发展归根结底是学生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又离不开优秀校长和教师,因此,需要打造一个适合我区区情的校长、教师配置体系来促进学生发展。第一、打破重视某个校长或教师,就把他调到更好的学校去的传统,把那些受重视的,有能力的校长和老师派往更有挑战性的地方和学校去。第二、针对农村学校规模相对较小,师均负担的课程门类较多,学校缺乏规模效应等问题,应当制定更加灵活、高效的编制分配政策,适当增加农村学校编制。第三、制定差异化激励政策,通过大幅度提高农村地区学校教师工资和福利待遇,吸引优秀教师和毕业生前往任教。第四、进一步优化教师城乡“轮岗制”,从制度上保证不同地区、不同基础的学校都有可能“轮流”得到优秀教师,并制定相应激励政策,保障“轮岗”的优秀教师能够做到“身在心也在”。第五、在培训方面,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制定专门针对农村地区和薄弱学校教师的培训政策,从时间、经费、培训队伍等方面给与保证,通过菜单式培训,为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提供更加人性化和针对性的培训,增强培训的实效性,激发教师潜能。第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和管理,为学校配备校医和心理健康教师。第七、保障农村教师队伍新鲜血液的不断补充,打破农村地区教师队伍老龄化、疾病化的现状。
【关闭】